一、引言
作为一个在互联网混迹十几年的人,同时作为一个不时有些新想法的年轻人,我常常感到我们目前的互联网——特别是中文互联网——缺乏一些东西。我们缺乏一个真正开放、真实、纯粹的互联网社交平台。
当我打开知乎、推特、小红书、百度贴吧等等一众妇孺皆知的APP,映入眼帘的往往是满屏的广告,或者长篇大论灌水,或者一些专门运营账号的人杜撰出来的哗众取宠的东西。从数量上虽然蔚为大观,但它们不是属于一个现实世界的人的真实思想,有很多捏造的成分,是虚的,价值很低。
难道我们每天上网就是为了发布和接受这些虚无缥缈的信息?我觉得这不是互联网应该发挥的功用。互联网社交应当回归到每个人,回归到平等,回归到连接,回归到真实表露。
我自己是一个勉强有一点技术积淀的人,又喜欢用别人眼中“瞎操心”的方式察觉一些社会问题,找到问题还想要做点贡献。于是我准备在互联网社交这一个很小又很大的领域下手。
我准备开发一个叫作“糖原”的APP。
二、糖原的定位
糖原是一个类似于X(原Twitter)、微博和QQ空间的,贴近生活的,现实化、轻松化、平等化的个人自我表达平台。
糖原不是视频平台,也不能写小说,也不是专门用来发表高论的。它没那么严肃。发表一条推文(暂且借用一下这个概念),源于生活中的一点感想想要记录,只需要一句话、一张图就可以了。很简约。
每个人都有公平的被人看见的机会,不会因身份等要素增加或减少曝光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糖原发挥的作用有点像大字报。
三、糖原的主要精神理念
(一)短小精悍
糖原只允许用户发几行文字,或者发几张图片,不允许写长篇大论或者当相册用。因为一旦出现大量的长篇大论,这个软件就会变得冷峭,而且虚的东西就会掺杂进来,像知乎一样,使人不敢接近。这不符合糖原“现实化、轻松化”的初衷。生活中的话,几句就够了。
(二)公平交往
第一,糖原上发表的所有推文不得设置可见性,强制公开可见。糖原默认用户在上面发表的东西是允许让全世界看到的,别人实际上看不看得到、感不感兴趣另说,但必须要让所有人能够看到。这样可以避免糖原成为私密日记本。
第二,糖原的推荐是随机的,不受身份、热度、声望等因素影响。糖原会有像当下主流APP那样的推荐首页,但不会做非常精准的推荐。所有的推文享有均等的机会出现在用户首页。就算要精准化,最多也是精确到用户感兴趣的领域,并且领域不会细分。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信息茧房,也可以避免当下社交软件“有理在于声高”的弊端。
第三,糖原要把国际化放在开发理念的顶尖位置。必须要有对于世界主要语言的完整支持,并且功能上不能只服务中国用户,要在世界主要国家提供良好的体验。要保证不同国家的人打开糖原,除了语言外没有任何差别。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做本地化,而是应当做本地化的加法,不能做本地化的减法。如iOS的日历APP,在一些国家就做了加法,提供了当地常用的历法和节假日,但是并不影响其基本功能,而且其他国家的用户只要感兴趣也可以用。反例是大多数国产APP,只要出了中国,没有了中国手机号,就没法用。
(三)去无脑化
糖原上发表的所有推文不设置点赞功能。因为人们对一个观点的判断,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认同这个观点的人数的影响,而不是逻辑思考。点赞功能将这种影响放大并精确量化,似乎点赞越多,他说得就越对,不利于人们思考。而且你认为他对,却不用说出对的理由,只需要点个赞就可以了。表达立场的成本如此之低,让本就匮乏的思考雪上加霜。所以糖原要避免这个问题。当你赞同或反对一条推文,你要么藏在心里,要么进行文字评论,而一评论就得说出理由,还得应付别人的反驳,所以你要仔细考虑。这样就将“无脑带节奏”这一现象发生的频率降低。
四、糖原的主要技术理念
(一)跨平台原生性
糖原需要在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和平台上拥有该平台的原生APP。所谓原生APP,就是用操作系统开发商提供的框架进行开发,而不用第三方技术进行生成。这主要是出于性能和体验考虑。性能方面,原生APP往往胜出,而第三方框架做出的APP通常依赖各种库、多层抽象和转换,效率低下。体验方面,原生APP能提供最接近OS本身外观、逻辑的体验,可以和系统融为一体。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Telegram,它十分全面地支持了所在系统的特性。
将来是否会出现全平台统一、真正做到“一次编写到处运行”的系统?无法预言。但用户追求的体验总归是趋向易用性,开发者追求的体验也总归是趋向通用性,因此就算将来不会出现这样的系统,各个平台系统之间的壁垒也不会立得太高,开发和使用体验也会趋同。至于WebApp,虽然开发起来很容易,跨平台也很简单,但在任何一个平台都无法提供接近平台原生的体验,而且效率极其低下。将来操作系统一趋同,甚至开发框架都可能趋同,WebApp的优势就不明显了。故长远来看,我们做原生开发,局势是对我们有利的。
(二)跨平台功能一致性
糖原在任何平台上,不管是性能最好的电脑还是性能最弱的手表,都要提供尽可能同等的功能体验。不能因为某个平台性能强,就多出很多功能;某个平台性能弱,就阉割很多功能。据我们了解,目前即便是性能最弱的手表平台,也可以支撑起一个社交APP的90%的功能。只不过很多开发者不愿意做适配,使得很多APP在手表端是残次品,从而给我们造成了“手表性能很弱,不足以支撑这个APP”的错觉。糖原要拨乱反正,如果电脑端能做100%的事情,那么手机端可以做99%,手表端至少也要做90%。
另一方面,有些APP号称跨平台功能一致,实际上不同平台的体验和逻辑天差地别。比如QQ空间相册,虽然手机端和Web端都可以上传照片,但是手机端的上传速率是Web端的数倍之多,而且界面大相径庭。此类APP其实并没有实现跨平台功能一致,只能说是功能相似。糖原要做到真正的一致,同一个功能在不同的平台上的体验和逻辑要统一,让它只有形式上的差别,而没有实质上的区分。
五、糖原的主要商业理念
(一)盈利模式
虽然我做软件不是为了赚钱,但也不能亏钱;因为我不是富二代,无法用爱发电,软件运营的收入至少应当能够支撑服务器、域名等所需费用,这样软件才能长久地运营下去。如果软件不仅不亏钱,还能赚一点,那么我就更有动力去把它做大做强,更有动力推动它成为我理想中的样貌。因此,商业上的运营不仅是必要的,而且是有益的。但是要合理运营,不能唯利是图,以金钱为导向做软件。
第一,以软件品质为导向,吸引用户主动捐赠。糖原要做出过硬的品质,建立良好的口碑,赢得用户赞赏,然后引导其出于鼓励开发者而心甘情愿地捐赠。这是目前开源软件主要的收益模式,我们可以学习。这也是上上之策,是最令人心安理得、有成就感的收益来源。
第二,合理划分功能等级,适当安排增值内购。糖原在基础功能上要让所有用户免费使用,但一些增加体验感的功能可以划分给付费用户使用。但是这种划分和定价是十分困难的,一不小心就会被人调侃为“精准的刀法”和“等级森严”。我们的原则是,付费功能只能是锦上添花,不能是雪中送炭;只能起到四菜加一汤的作用,不能起到米饭加四菜的作用。并且,定价要尽可能压低,尽可能靠近收回成本的收益目标。
第三,糖原若添加广告,则广告不能过度影响使用体验。必须抵制开屏广告、摇一摇广告、弹窗广告、通知推送广告、“拼多多式”广告等流氓广告。广告的布局和设计应当具备较高的品味,使得广告在整个APP中居于次要地位,不能喧宾夺主。
(二)市场竞争原则
目前,全世界社交APP的市场已经基本被瓜分殆尽,我们没有能力和大厂竞争。但是我们所做的是一个比较细小的领域,也可以避免很多竞争。我们的精神理念、技术理念具备一定的先锋性和独特性,因此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,则需要坚持我们的特色。一定要避免跟风,走上跟其他APP一样的赛道。我们可以学习别家做法,但我们要有所取舍。要考虑我们做的决策是不是有利于我们独树一帜,是不是有利于提升用户粘性,是不是有利于我们在这个细分领域树立话语权。我们不需要吸引大多数用户来用我们的软件,只要小部分需要我们软件的人来用,我们就算成功。
对于我们的这些理念是否迎合了一部分用户的需求、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问题,我们要在战略上树立自信,也要在战术上接受考验。至少我本人是第一次做这么大的软件,缺乏经验,战略眼光也不敏锐。应当边做边学、认真细致。做了就不要怕失败,大不了换个方向再来。
可是如果是手表端的话,可以做到发布内容吗?
可以
值得一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