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s Old School

现在操作系统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一个“内核”,为上面的软件提供底层库。过去由操作系统负责分发UI控件,开发者只管调用就行了。现在不是。现在是框架调用底层库来自绘,开发者调用框架提供的UI控件。过去那种模式,是有明确的“设计语言”,且开发者不得不遵守的。因为系统提供的控件调用出来就是那个样子,基本没办法改。所以整个系统的软件相对比较统一。现在的设计语言其实是软规范,开发者完全可以不遵守,甚至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遵守另一个平台的设计语言,乃至于自己开发一套设计语言。未来还可能变成Linux GUI那样,屏幕上都所有东西都是自绘出来的,一套框架就是一套界面。所以操作系统的作用正在弱化。我们从上世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,到大概十年前,才好不容易用几大操作系统统一了UI体验的一体性,结果如今反而倒退回那个群魔乱舞、一人一套UI的时代。有些人说这叫百花齐放,我看是百朵奇葩。本质上,现在的网页开发、游戏开发和APP开发都是一码事,那就是一帧一帧画。只是现在有框架帮我们快速画,掩人耳目,仿佛是多么先进的技术。80s old school!

线粒体
线粒体

资深瞎折腾家

文章: 88

一条评论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  1. […] 在《80s Old School》中,我从框架层面探讨了现在流行自绘UI的趋势。那么从另一个角度,会产生一个问题:为什么有了这些自绘的跨平台框架,就能迅速在开发者中流行起来?我认为这代表IT行业另一方面的状况,那就是行业整体上更加重视DX(开发体验)而不是UX(用户体验)。软件开发有两个范畴:开发者写得爽和用户用得爽。这两个范畴少数时间能结成联盟,但大多数时间是势不两立。也就是说想要用户体验就要多流汗,想少流汗就要苦一苦用户。现在事实上的现状是,我们的平台太多了。单拿移动端来说,我们有Android、iOS(iPadOS)和鸿蒙三大平台,每一个平台有各自的原生开发框架。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产品,在三个平台上都要保持功能一致,那么要想使用户用上流畅无缝的原生体验,需要三套人马。但是用跨平台框架,只需要一套人马。如果你是CEO,你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$frac{1}{3}$,难道你不会心动吗?如果是我,我大概会心动的。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