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我个人来讲,我是一个喜欢拆解和综合之术的人。比如工作中的一个问题,拆解后就可以看到各部分的性质,对症下药,然后综合起来找到各部分的关系,这样问题常常可以被比较好地解决。
然而一旦来到社会生活领域,特别是来到人们熟悉的生活模式领域,这种拆解就变成了解构,情况就开始变得复杂。因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见模式每个人每天都在接触,很少有人去无缘无故地分析它的逻辑基础。对于大部分人,他们只是在“应用”这些模式,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它的期待,很少怀疑其合理性。这时当解构开始介入,给人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是轰动性的。即便人们在理性上可以接受,但在感情上往往抵触,因为这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。而对于解构的下一个步骤——综合,就变成了重组,而在社会生活领域的重组又是相当困难的,因为这实际上是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的重构,这种重构又往往以剧烈的阵痛作为代价,所以人们并不倾向于进行这种重构。
尽管如此,解构过程本身作为一种颇具趣味的思维运动,还是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喜爱。这种单纯的解构不需要考虑重构问题,只是在意识层面建筑起一座大厦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。我个人也承认自己作为参与者,从中获得过不少智性享受。但常言道“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”,假设作为接受者,听到了他人解构的结果,自己既有的观念和模式难免为其所冲击,却又不知从何入手来调整,就容易陷入世界观层面的混乱和怀疑。
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,我认为在于只完成了整个解构重组过程的第一个步骤,而没有完成第二个;即只完成了对事物底层原理的解析,而未能将其应用于理解和改善个体化的现实生活,没有产生相应的积极意义。
正确的解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逻辑,随后才可以正确看待我们所处的生活境况,从而让我们在生活领域更具底气和信心。因为这是经过审视和改善而选择进行的生活,更具有智慧气质,也更加稳健。当生活中出现其他可能,我们可以加以判断和取舍,从而走上一条更具掌控力的生活道路。从反面讲,仅有正确的解构是不足的,正如摆在生活这项浩大工程的蓝图上的一个通用方程式,若不代入各人的工程参数,也只能起到令人望而生畏的作用。
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
罗曼·罗兰